清明节是在什么时候,起源/习俗/意义
清明节是传统的节日,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,以纪念和祭拜祖先以及缅怀已故亲人。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,后演变为清明节,具有悼念逝者、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等习俗。在清明节,人们会打扫墓地、献上鲜花、祭拜祖先,还会举行祭祀仪式、吃寒食等活动。清明节的意义在于弘扬尊孝、感恩敬祖的传统价值观,缅怀先人,加强家族凝聚力,展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。
清明节是在什么时候
一年一清明,一岁一相思。
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,是传统节日之一,清明节的节日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改变并延续至今,我们今天的清明节日成为了一个人们用于怀念,用于祭奠,用于铭记先人和先辈的日子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杜牧的这首《清明》想必我们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,它描写的是清明节的节日景象。清明与春节,端午节,中秋节并称为的四大传统节日,对于清明,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的法定假期。可是,对于它的来历和具体习俗却了解的不太详细。
清明节逐渐与“上巳节”和“寒食节”融合
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为节气和节日的传统民俗节日。我国古时著名的气象学著作《历书》中就有言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可其实,在古代,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而并非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。而古代人在清明期间是要过“上巳节”和“寒食节”的,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,寒食节与上巳节都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,成为过去式,清明节这才慢慢地与两个节日逐渐融合,成为包涵了这两个节日寓意与习俗的一大节日。
古人将清明节成为“三月节”
古时,人们将“清明节”称为“三月节”,《月令·七十二侯集解》就有这样的说法:“三月节……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”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夏历的三月,故因此得名“三月节”。“清明”与“洁齐”互为形容词,“洁齐”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,“清明”指气候清净而明媚。每每到清明之际,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,草木青青,莺飞草长,一派欣欣向荣景象。作为时序标记的清明,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,可是,作为一种节日,直到唐宋以后才形成。
清明节的起源
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本来,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,到了唐朝,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,约在清明前后,因两者日子相近,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。
到了唐玄宗时,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“五礼”之一,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,扫墓遂成为重要风俗。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,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。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,各地有所差异,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、祠堂祭。清明祭祀一种方式是采取墓祭的形式,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,又称庙祭,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,有的地方径直称为“清明会”或“吃清明”。
清明节祭祖,按照习俗,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拜祭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相关阅读
-
孙姓的来源和历史(来源/历史/现状)
孙姓源于,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。据传,孙姓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夏朝,当时的国君姬发姓孙,随后子孙后代就以此为姓。另一种说法是孙姓源于周朝时期的一个,名为孙国,后来灭亡,子孙后代...
-
清明节是在什么时候,起源/习俗/意义
清明节是传统的节日,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,以纪念和祭拜祖先以及缅怀已故亲人。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,后演变为清明节,具有悼念逝者、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等习俗。在清明节,...
-
三月初二是几月几日(意义/习俗/寓意)
三月初二是指每年农历三月初二这一天。在传统文化中,农历三月初二有着一定的特殊意义。1、三月初二的意义在传统文化中,三月初二这一天是祭拜龙王的日子。龙王被视为水神,掌管着江...
-
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(手工制作的贺卡、精美的鲜花)
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送给妈妈一份特别的礼物,是表达对妈妈深深爱意的方式。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送给妈母亲节礼物的建议。1、手工制作的贺卡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,可以表达我...
-
葫芦挂在家里什么位置好招财,客厅/财位/办公室
葫芦挂在家里最好的位置是在财位。根据学说,财位是指家庭中财运最为旺盛的地方,通常位于整个住宅的后方或左后方。财位的选定要考虑到房屋的整体布局、门窗的位置以及家庭成员的出生...